博客年龄:18年2个月
访问:?
文章:676篇

个人描述

糖果与秋千 顽主 sweetswing sweet-swing 夜游人 千年椴木 苍穹之舞 猎鹿人 奥古斯都 我越写,我越不存在……

寒鸦飞数点

分类:散文
2019-01-18 10:47 阅读(?)评论(0)

很多年前,我无意之中在网络上看到几首隋炀帝的诗歌,就惊呆了,被这位千古暴君的才情所深深折服,不是吗?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之中,杨广应该算是很有文学才华的,即使不排第一,起码也能进前三吧。

 

杨广有一首诗《春江花月夜》,描写春江暮景,寥寥数句,境界全出:

暮江平不动,春花满正开。
流波将月去,潮水带星来。

唐人张若虚有长诗《春江花月夜》,被誉为孤篇横绝,开头四句:
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

是化用了杨广的旧作。

再看杨广的另一首五言绝句《野望》:

寒鸦飞数点,流水绕孤村。

夕阳欲落处,一望黯销魂。

 

北宋时,秦观将其化用,写入自己的词作《满庭芳*山抹微云》当中:斜阳外,寒鸦数点,流水绕孤村”,据说,苏东坡极爱这首词,称秦观为“山抹微云君”,这荣誉里,也该有杨广的一份贡献吧?

 

然而,世人提及杨广,都是嗤之以鼻的,千百年来,杨广一直与另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嬴政一样,被冠以暴君之名,遭到无情的言辞鞭笞,以至于后世人们不愿意提起他的才华。历史上真实的杨广,却是一位自幼聪颖,才华横溢,热血多动,精力过剩的皇帝,他的内心有幅很大的蓝图,迫不及待要去实现,正因为目标太大太多,忽略了民力和民生,最终天下烽火四起,隋朝成了与秦朝一样的短命王朝,而杨广本人,也被史书钉在了耻辱柱上。

 

杨广年轻时,挂帅指挥过平陈战争,之后任扬州总管多年,对江南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多有了解,与江南的文人和佛教人士常有交流,他写出《春江花月夜》自是情理之中的事。或许他经常目睹一江春水的美景,有感而发呢,只是《野望》的写作时间,应是在杨广即将继承皇位的前一年,彼时,他已经把大哥杨勇排挤下去,是名正言顺的太子,理应身处东宫,是什么样的心情让他写出了一首描绘荒村的绝句?

 

寒鸦数点,正是古人认为不祥之兆,一语成谶,预示着这位未来的君主悲惨结局。

 

这事还得从人的性格说起,因为有句话,性格即命运。杨广一生的表现,以他登上皇位为界,大致可以分为两段,前半截他是晋王、是太子,那时的杨广礼贤下士、小心谨慎、简朴寡欲,后半截,他是天子,一言九鼎、刚愎自用、好大喜功、奢侈无度。两段时间内,反差太大,判若两人,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杨广?毋庸置疑,两个杨广都是真实的,只不过,人会伪装,会隐藏,会变化,早年的杨广藏得深,装得像,后期的杨广又太张扬,太招摇。这一切,皆因为他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父亲——隋文帝杨坚,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独孤伽罗。

 

杨坚是北周小皇帝宇文阐的外公,权臣,当他控制了北周的内外朝政以后,就不甘心只当大丞相大司马了,而是干脆逼迫小皇帝禅让,自己当了皇帝,改国号为隋。或许是因为王权得来不正,需要用政绩来为自己正名,或许是因为他的妻子孤独皇后过于善妒,他过剩的精力无处释放。杨坚当了皇帝后,勤于政事,进行了系列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改革,使得整个隋朝的国力在短时间得到恢复和增强,户籍人口从建国时期的四百多万,到后期的七百多万,最多时有八百九十万,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数字!在农耕文明的时代,人口的多少就是国力的强弱,人口关乎农业、兵力、税收。

 

隋文帝的时代被称为开皇之治,虽然它的名气不如唐初的贞观之治大,但是同为蒸蒸日上的封建治理,贞观之治时期的户籍人口数量,还不及开皇之治的一半,大致在三百五十万户左右。可见隋文帝其实是很有才能的。但是,长辈太有才能,晚辈往往昏聩,父母太优秀,子女受压抑,即便偶有才华,也必被长辈的光环掩盖了。更何况杨坚是皇帝,帝王的猜忌之心深不可测,令人毛骨悚然。李隆基一次就赐死了三个儿子,努尔哈赤也赐死了长子,蒙古的术赤如果不是远征到了今日的俄罗斯平原地区,早晚也死在成吉思汗手里。

 

杨坚的五个孩子中,长子杨勇率真任性,有胡人风范,幼子杨谅最被娇宠,被特许造钱,唯独聪慧的杨广早就看透了父皇的心,杨广知书达理,礼贤下士,谨言慎行,他担任江南总管,朝廷有大臣来,他必给予礼遇,但是又刻意保持距离,给人不拉帮结派的印象,杨坚生性简朴,很少吃肉,不穿绸缎,杨广就只穿布衣,房间的布幔和装饰都是旧的,独孤皇后最厌恶男人好色,杨广只与发妻萧氏厮守,这样多年如一日地伪饰,朝廷上下、宫廷内外,没有人不说杨广的好话,隋文帝看到杨广的晋王府邸里,乐器都蒙上厚厚的灰尘,老皇帝大喜,这才是合格的接班人啊。

 

晚年猜忌嗜杀的老皇帝哪里明白,对皇权的渴望,会让人性扭曲,杨广在伪装,在等待,即便是费尽心力搬掉了杨勇这块绊脚石,当了太子,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,他看书、写诗、礼佛,假装着对权力毫无欲望,他太害怕了,害怕即将到手的权力化为泡影,整日里“战战兢兢,如临冰谷”,“寒鸦飞数点,流水绕孤村。”正是他寂寞、惶恐心情的真实写照。

 

他压抑越久,反弹越大,杨坚长期考察,千挑万选的接班人杨广,本质上不是一个简朴的人,相反,杨广觉得父亲太抠门,太小家子气,国家富裕强大了,杨坚依然窝窝囊囊,建了一个又一个大粮仓,于己,舍不得吃舍不得穿,于黎民百姓,舍不得开仓放粮。杨广在内心发下宏愿,他要做一个好皇帝,爱民的皇帝,有作为的皇帝。好在上苍没让他等待太久,老皇帝驾崩了,杨广做的第一件大事减免租税,第二件大事是改年号为大业。向全天下昭告,他要开展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。

 

杨广一生喜好大场面、大仪式、大排场,他需要旌旗猎猎,千骑万乘,前呼后拥。这种喜好,可能在他担任主帅参加平陈战役时,就在他的心里悄然扎下了根,当时,隋文帝给了他五十万大军,沿着长江一字排开,一时间,旌旗蔽日,万马嘶鸣。在登基以后的执政生涯中,杨广把他对大场面的喜好发挥到极致,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。

 

营造东都洛阳,杨广要最大最美,城里有广阔的人工海,海上有人工“蓬莱三山”,山上有亭台楼阁,夜游园他要带上几千个宫女。挖掘通济渠,杨广要最长最宽的,这条沟通长江、淮河、黄河几大水系的人工河迄今依旧是地球上最长的运河。乘坐龙舟巡游,他的大龙舟有四层,船队首尾相连二百里,两岸骑兵护卫。去塞北巡游,他带上五十万人马,浩浩荡荡,威风凛凛。接见突厥启民可汗,他下令做一顶可容纳千人的大帐篷。在长安和洛阳举办元宵晚宴,外国客人餐饮全免费,伴奏的管弦乐队有万人之众。“无忧天子”高纬假如还活着,见到这般盛大的场面,也会自愧不如。杨广就就喜欢被羡慕、被嫉妒、被各种夸奖,这个男人的虚荣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,不惜用民脂民膏来粉饰面子。征讨高句丽,杨广调集了百万大军,以涿郡(今日之北京)为基地,前队出发几个月后,后续部队还没赶到基地,军中有仪仗、有鼓吹、有笙箫,这个骄傲的男人以为征讨高句丽不过是另一次盛大的巡游。

 

老话说的好,得了面子,丢了里子。用钱去买别人的夸奖,只能是徒劳。杨广让官员用绸缎把洛阳的树包裹起来,西域商人奇怪地问,为啥贵国的老百姓赤身裸体,衣裳褴褛,把绸缎给老百姓岂不更好?隋朝官员无言以对。杨广在短时间内营造多个大工程,营造东都洛阳,十个月完成。挖掘大运河,四千里分段六年完成。造大小龙舟,五个月结束。更可怕的是,杨广的命令一道接一道,让手下大臣目不暇接,整个隋朝的国家机器高速运转,驱使着全国的男丁放下锄头,走出田地,离开家乡,去工地劳作,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,那年月科学不昌明,生产力低下,没有机器和能源,全靠人力和畜力,大规模征用劳役,必然耽误农时,接下来就是大面积的饥荒,这样下来,形成恶性循环,老百姓要么在工地上累死,病死,要么回家后饿死,要么去辽东前线战死,老百姓造反是死,不造反就是等死,纷纷起来造反,当王薄的《无向辽东浪死歌》在民间传唱时,隋帝国的丧钟敲响了。

 

从这些情况看,史书把杨广定位为暴君,并不为过。这里有一个问题,杨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,为什么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?我觉得可以追溯到三条线索上,第一,杨广是贵族出身,事实上,整个杨家就是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一支大族,杨广不知民间疾苦,稼穑艰难,他与老百姓之间存在着隔阂。大业七年,王薄,窦建德等人起义,杨广完全无视之,待到六月,杨玄感在黎阳反叛,杨广放弃了即将到手的二次征辽成果,千里回师镇压叛军,原因就在于王薄,窦建德是泥腿子,杨玄感是朝廷命官,关陇贵族,在杨广的心目里地位不一样。第二,杨广的野心太大,他要做千古一帝,他想奄吞周汉”,建立一个兼三才而建极,一六合而为家的王朝,要实现他的宏大理想,就必须大干快上。第三,杨广是个自视甚高,刚愎自用之人,杨广曾经警告,如果谁想借进言获得晋升,那就一定会被我杀掉,如果出于忠心进言,以后也可能被我杀掉。杨广之所以这么威胁,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狂飙突进必然引来非议,自视甚高的他不要异议,只要赞成和不折不扣的执行,杨广不仅发出了威胁,还确实这么做了,功臣高颎贺若弼等人因为反对千人大帐篷,被杨广找借口处死。堵塞了言论,杨广就如同一个随心所欲的马夫,驾驶着隋帝国这辆失控马车,在命运的道路上蒙眼狂奔,直至车毁人亡。

 

我时常想,如果杨广没有对仪式美的病态追求,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么盛大的排场,不会有三万人的仪仗队,不会有五十万带甲将士的草原巡游,也不会有高达四层的大龙舟,长达二百里长的船队,也就不会有那么深重的民间疾苦和后来隋朝的灭亡。一只蝴蝶在巴西热带雨林里扇动几下翅膀,就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。对美的追求,固然是好事,但是,位高权重者对于美的过度追求,恐怕将是家国的不幸,比如宋徽宗对绘画和书法的追求,导致了北宋灭亡;南唐后主李煜纵然写得一手好词,对于身危国削又于事何补;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,善歌舞,“渔阳鼙鼓动地来”;尼禄酷爱戏剧表演,火烧罗马城,临死前还悲叹一个艺术巨星陨落了。

 

杨广国破身死的基因在他的血液里,种子早在他担任晋王时就已经种下,他在平陈战役里,在主管江南事务的岁月里,感受到军事行动的宏大场面,观察了江南的自然美景,前者宏大,使人激情澎湃,热血沸腾,后者纤细,幽微,妙不可言,让人留恋徘徊。杨广对两种美的追求兼而有之,只不过,由于父母的好恶倾向,为了讨得父母欢心,他把这些喜好深深地埋藏在心里。直到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天。坐上龙椅的那一刻开始,他是俾睨天下的君王,拥有无上的权力,再也没有谁可以阻挡他,他对豪奢的喜好,对场面的追求,犹如地下涌动的岩浆奔涌而出:这是朕的江山,朕要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!杨广像一个设计师,挥动手里的大笔,他要在父亲留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上,建设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盛帝国,一切都是最好的,最美的。展现宏图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那些宏大的建筑和工程,历代好大喜功地帝王,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种方式。杨广干的事,秦始皇嬴政干过,修筑长城、阿房宫、地宫,明成祖朱棣干过,建紫禁城、报恩寺塔、阳山石碑。只不过,杨广干得比谁都多,做的比谁都急迫。所以他的名声也最糟糕,他的表哥,唐高祖李渊给给这位隋朝皇帝的谥号是“炀”,恶谥中最差的一个。

 

李世民是杨广的表侄,对于这位表叔,李世民无日或忘,始终把他当做一个参照物,一本反面教材。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占领洛阳后,下令把洛阳宫的大殿付之一炬,以示自己不学隋炀帝。李世民年轻时期戎马征战,风餐露宿,中年后就有了风湿病,他三次下令改造或者重造宫殿和行宫,事后又后悔让人拆掉,还坚持住在旧宫里,因为害怕重蹈覆辙,堂堂大唐皇帝差点得了强迫症,可见杨广的失败给他带来的恐惧至深。李世民平日里最爱与大臣检讨隋朝盛极而衰的经验教训,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“民,水也;君,舟也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,当然,晚年的李世民也大修宫殿,迷信长生,这是每个封建帝王逃不掉的局限。

 

杨广的内心渴望胜利,上台后穷兵黩武,先是为了与西域诸国的贸易,攻打吐谷浑,后来又以高句丽骚扰边境,不肯臣服为理由,三征高句丽。应该实事求是地说,杨广的战略眼光很好,营建洛阳是为了联合东西,让关陇贵族集团走出关中;开凿运河,是为了沟通南北,促进南北经济交流;打击吐谷浑,让隋朝的领土向西扩展千里,促进了与西域的交流;打高句丽,是因为这个兼顾渔猎和耕种的小国,比北方的游牧民族更危险,它有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和扩展野心。唐王朝建立以后,一代明君,天才军事家李世民也亲征高句丽无功而返,最后,在他的儿子高宗李治任内,由苏定方拿下了高句丽,四代君王坚持对辽东用兵,说明高句丽不打不行,必须打!只不过,杨广的出兵时机不对,他的好大喜功,横征暴敛,已经使天下民怨沸腾,倾全国之力攻打高句丽失败,成了压倒隋朝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昏君无道,平民造反,贵族也造反一时间,烽四起。杨玄感叛乱被平定之后,农民起义愈演愈烈,翟让与李密的瓦岗军活跃在隋帝国的核心地中原,人多势众的窦建德占据了河北,杜伏威,辅公拓盘踞江淮。各路军阀割据一方,自立为帝,梁师都据朔方郡刘武周据马邑(今山西朔州),薛举据金城府(今甘肃),萧铣据长江中下游,连杨广最信任的大表哥,太原留守李渊也借机攻入关中,改国号为唐。

 

面对乱哄哄的局面,杨广的信心崩溃了,这个原本极其自信和自恋的男人,流露出性格中脆弱的一面,他直接放弃了平叛,乘坐龙舟逃往了江都。江都是他年轻时呆了九年的地方,在这里,他看到了美景,度过了青春年华,也赢得了好名声,现在,他不顾一切地逃往江都,临行前,写诗给洛阳的宫女“我梦江南好,征辽亦偶然,但存颜色在,离别只今年”,这个死要面子的人,还不肯承认错误,还在为自己的荒谬找借口。去江都是因为做了个梦,征讨高句丽是偶然,你要好好地保住容颜,等着,明年我就回来。还能回来吗?他心知肚明,回不来了,所以他带上了骁果军,带上了朝臣。

 

此时的杨广全然没了刚登帝位前几年的豪气,大业初年的他多么风光啊:

 

肃肃秋风起,悠悠行万里。

万里何所行,横漠筑长城。
岂台小子智,先圣之所营。
树兹万世策,安此亿兆生。

 

巡游草原,他还以为自己是为天下苍生谋取边境安全呢,即使到了大业后期远征高句丽的时候,他依然认为自己将是大赢家:

 

辽东海北翦长鲸,风云万里清。
方当销锋散马牛,旋师宴镐京。

 

战争还没有开始,杨广已经设想好如何犒劳将士,如何祝捷了,他的自我感觉太好了,但是,现实总是冷不丁地给他一记大耳光。大业七年,他对高句丽首次用兵,就遭遇大败。大业八年,隋朝的百万大军的用兵也无法拿下平壤城。杨广该惊醒了,年轻时的平陈战争,也不是他的功业,真正打仗的是他手下的那群猛将,是高颎,是贺若弼、韩擒虎。而他,杨广,不过是借着父亲的威名,是个绣花枕头。但是杨广没有醒悟,他不服气,他是最有本事的皇帝,怎么能认输呢?大业十一年,他从汾阳宫向北巡视,试图从突厥人那里找回点颜面,突厥人把他包围在雁门,原来,以前的五十万人的大巡游并没有让突厥人真正臣服。

 

杨广要的是最好的江山,他就像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儿童对待玩具,看中了就爱不释手,不惜代价取得,损坏一角,就弃之如之如敝履。现在的江山残破了,朝廷坍塌了,他再也不想要了,他终于知道,自己的大业梦,终究是黄粱一梦,于是他逃往江都,夜夜饮酒,用美酒来麻醉自己。有一天,他照镜子,发觉自己消瘦,就问萧后:好头颅,谁来斩?他已经隐约感觉到,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酝酿。

 

他的感觉没错,宇文化及与司马德戡的叛乱阴谋已经谋划了很久,从最初的小范围筹划,到后来的半公开,阴谋变成了阳谋,杨广多少应该听到些风声,可他不愿意相信,一个宫女出于责任感向杨广揭发了她听到听闻,皇帝的反应匪夷所思,他下令杀了宫女。杨广在作死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,或许他也活腻了,就等着那一天呢。大业十四年的一个夜晚,江都兵变,皇帝被活捉,质问问司马德戡谁是主谋,司马德戡回答,天下人都想杀你。

 

杨广无疑是个聪明人,他有才情有理想,但是光有才情,却没有肚量和格局,这样的男人,即使位置再大权力最大,也只能走向失败。这就是他与表侄李世民的本质区别,李世民的诗歌也很棒,也有理想,但是他不会因为写诗而杀人,更不会因为大臣的劝谏的恼羞成怒,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比不上众人的智慧,杨广错就错在太自大太自恋上,以为自己最有能耐,最后才发现众叛亲离,自己什么都不是。杨广是最讲究排场的,死后连棺材都没有,萧后与宫女拆了床板做了简易棺材把他埋了,唐贞观五年,李渊下令以帝王礼把杨广遗骸移葬于雷塘。总算给了这个表弟一点薄面。当哥的抢了当弟的江山,半亩坟地算个啥?舍得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9-01-18 10:47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梦境 下一篇:我的借书证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